與海底撈“沾親帶故”的U鼎冒菜,近日在新三板正式掛牌。這讓尚無上市計劃的海底撈頓時就被滿滿的“心機”包圍了。
獨立
4月18日,北京優鼎優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U鼎冒菜)在新三板正式掛牌。
“從提交申請到掛牌,歷時4個多月。在各種猜疑和評論中,U鼎冒菜還是成功地與資本市場接軌了?!币徊惋嬓袠I的觀察人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在他眼里,若U鼎冒菜沒有海底撈的那層關系,任誰都不會多看兩眼?!皼]有海底撈做背書,U鼎是個啥?”他直言。
去年12月,U鼎冒菜向新三板提交了公開轉讓說明書(以下簡稱:說明書),主營業務是在線下門店和互聯網平臺銷售以川式冒菜為主的川味快餐產品。然而,令吃瓜群眾興奮的,不是它在做什么,而是它的“背景”。
海底撈的工商信息顯示,其股東包括10個自然人股東——張勇及舒萍夫婦、施永宏及李海燕夫婦、陳勇、楊賓、馮伯英、袁華強、楊利娟、茍軼群,和1家機構股東簡陽市靜遠投資有限公司,其中張勇為實際控制人。
上述說明書顯示,除了馮伯英,其余海底撈的股東均出現在U鼎冒菜的股東名單里。
即便如此,不論是海底撈還是U鼎冒菜,他們都不愿用餐飲行業通俗的說法去界定海底撈和U鼎冒菜的關系,比如子品牌或是副牌。
“準確地說,我們是關聯公司。我們的股東也都是海底撈的股東,但是,我們是獨立的公司?!盪鼎冒菜相關負責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電話中,他多次強調了U鼎冒菜的“獨立”。
對于“獨立”,海底撈方面也在回復中強調了“蜀海(蜀海供應鏈)、頤?,F均為獨立公司運營”,卻沒有直接回應有關U鼎冒菜的疑問。
事實上,在新三板,U鼎冒菜的簡稱是“優鼎優”。如果不是稍有了解,通過這三個字根本無法“讀出”該公司的主營業務。重要的是,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在迄今為止的5年里,經歷過四次股權變更,關系可謂“復雜”。
而更多的疑問來自其業績。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8月,U鼎冒菜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06.39萬元、6718.46萬元、655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05萬元、-358萬元、31萬元。
U鼎冒菜在說明書中直面了經營業績不穩定的風險,但在其看來,2014、2015年之所以虧損是因為公司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
即便因為發展,“2016年剛實現盈利就要進駐資本市場,為何這么急?”前述觀察人士反問。
借勢
“三年前,U鼎就已經奄奄一息了,后因外賣業務的興起,互聯網燒錢救了U鼎冒菜,實際上他家的消費體驗并不好?!北本┎惋嬓袠I一資深人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彼時的2015年,連圈里人都較少知道U鼎冒菜和海底撈的關系。在當年的一次采訪中,新金融觀察記者問及U鼎冒菜的相關問題時,也沒能得到海底撈方面的正面回應。
“海底撈不淡定了,”前述資深人士認為,雖然他們各自“獨立”。在他看來,道行淺,走不遠,即使偶然輝煌,恐怕也逃不過靜雅(主打高端餐飲及海鮮的餐飲巨頭,在八項規定出臺及其他原因的沖擊下,于2016年轟然倒塌)的宿命。
雖然,冒菜這一餐飲品類,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人的火鍋”,但實際上,和東北的麻辣燙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就U鼎冒菜現階段的盈利能力,還跟不上許多無名的麻辣燙。
“要是沒海底撈,估計在市場連續虧損早就掛了,不融資賺錢,靠門店估計是收不回成本了?!币徊惋嬓袠I從業者表示。
甚至有觀點認為,“兩年虧600多萬元,第三年(2016年,前8個月)利潤31萬元,還不如一間餐飲小店一年的利潤。人員成本26%-29%,冒菜也需要那么多人?上市只為圈錢……”
U鼎冒菜自然不能認同這樣的說法,面對有關“圈錢”、“融資”的評論,前述相關負責人只說“目前,U鼎并沒有募集資金。至于評價,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p>
“從理論上講,U鼎冒菜和海底撈一點關系沒有。但在運營層面上,U鼎冒菜就是打著海底撈的旗號?!辈惋嫻芾韺<覘铊F鋒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他還表示,以往的經驗是,這種業態很適合夫妻店,不太適合企業運作。但張勇是做冒菜起家的,也許有不同之處。再加上冒菜品類確實沒有特別亮眼的品牌,于U鼎冒菜而言,未嘗不是機會。
事實上,U鼎冒菜確實從海底撈“撈”到了不少。據說明書披露,在過去幾年,海底撈不僅在原材料上“支持”U鼎,還在人力上給予了支持。而且,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銀。
當然,因U鼎冒菜并不亮眼的業績,還有觀點認為海底撈只是想甩包袱……雖然海底撈方面向新金融觀察記者強調海底撈“尚無上市計劃”,但繼去年張勇在香港因頤海國際敲鐘后,此次U鼎冒菜掛牌新三板再次讓業界對其在資本市場的真實想法充滿好奇。
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海底撈早已不是當年的海底撈了,不僅有頤海國際、蜀海供應鏈、蜀韻東方、扯不清的U鼎冒菜,還跨界經營了購物中心,而未來,也會有諸多可能。